2018年09月12日 08:57:03来源: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8月29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鲁韵行实践队再次来到了滨州市吕剧团,经孙宝霞老师介绍,实践队队员有幸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王永昌老师进行了专访。

队员与王永昌老师及其家属访谈现场 陈既东摄
沥血半生,殊荣尽至
“七个音符,挥就吕剧音乐新篇章,锐意进取,造就故乡戏曲音乐一代魁星”,这是为王永昌老师颁发终身成就奖时一句丝毫未加粉饰的评价。
窗间过马,兔走乌飞,王永昌老师已值耄耋之年。队员们了解到王永昌老师自幼生长在戏窝,年年就在村头戏坊里看戏,时常哼唱模仿舞姿。耳濡目染时日长,十三岁就登台唱大戏,听声能记谱,照谱即入弦,从艺近七十年创造了150多部作品。2008年全国第三届少数民族汇演,现代戏《梨花雨》荣获最佳作曲一等奖;在第五届汇演中,现代戏《兰桂飘香》荣获作曲银奖。2016年,王永昌老师被山东省文化厅评为2015年度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十大模范继承人。

王永昌老师所获部分奖项 陈既东摄
扎根基层,执着创新
1956年,王永昌老师进入了广饶吕剧团,潜心学习传统经典曲谱。据老师讲述,他最骄傲的事情就是拿一个本,一支笔,紧随剧团在鲁北、河北地区巡回演出,采访民间曲艺艺人,学唱记谱百余篇。
老师笃信传统须继承,创新是灵魂,继承的目的在于发展,发展的动力在于创新。访谈中他和他的大儿媳多次提及:“立足一个‘根’,追求一个‘新’,将一滴滴心血都凝结成地方戏曲音乐创作的累累硕果。王永昌老师对吕剧发展前景充满信心,同时认识到为满足不同年龄段的受众需求应灵活采用古现代剧本,呼吁互联网与吕剧相结合,让吕剧传播面更宽更广。

王永昌老师创作中 陈既东摄
一脉相承,艺术之家
在艺术创造的道路上,从无孤军作战而获胜者。通过采访我们得知王老先生一家可谓艺术世家。其妻子王德荣是一位民间艺术家,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滨州剪纸”代表性继承人。一个女儿与三个儿子四家皆为艺术门户:大儿子王铁为国家一级琴师,儿媳孔小兰是滨州吕剧团二级演员,孙女王倩的剪纸曾获“全国少儿世纪之星”金奖;二儿子王刚为坠琴表演爱好者,儿媳李荣萍为滨州市吕剧团二级演员;三儿子王强绘画水平非常了得,三儿媳对音乐和传统艺术颇有兴趣;女儿王晓敏曾获全国少儿书法比赛一等奖,外孙女张乐书法和剪纸作品多次获奖。逢年过节,一家人聚拢在一起,为喜庆做事,各显其能,剪纸、贴窗花,拉唱献节目,说笑声不断,欢欣乐融融。

王老全家福 陈既东摄
[责任编辑:苏兰, 熊坤军(实习生) ] |